《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神奇的空气宝宝反思》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1、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神奇的空气宝宝反思
活动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非常熟悉,但是对空气的概念 还是比较模糊。于是开展了此次科学活动。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空气的性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特性,知道空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
3.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白纸若干张;泡泡液每组一盆,圆形纸筒每人一个,擦手用的毛巾人手一个;欢快的音乐。
2.有吹泡泡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
魔术过程中,采用几种用手掌拿纸的方式。
谁愿意和我一起来表演魔术?
每人一张白纸进行魔术表演。
二、为什么不掉
1.集体讨论。
手掌上的纸为什么不掉?
2.小结。
当我们带着我们手掌上的纸运动起来的时候周围的空气宝宝也跟着运动了起来,它们使劲的把纸按在了我们的手掌上,所以纸就会牢牢的贴附在手掌上了!
三、好玩的泡泡
1.接泡泡。
一起用白纸接泡泡。
2.说一说。
①泡泡里面有什么?
②空气是怎么进到泡泡里的?
③能用嘴巴把空气吹进去吗?为什么不能用嘴直接接触泡泡液?
教师小结:泡泡液是不能用嘴直接接触的,因为不卫生、有毒。
3.分组操作。
①试一试把纸筒里的空气吹到泡泡里。
提示:第一次操作。
②让纸筒里的空气自己跑到泡泡里。
提示:第二次操作。
③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将纸筒里的空气吹到泡泡里的?
④空气为什么会自己跑到泡泡里?
5.小结。
纸筒的一端沾上了肥皂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到水里。这时将纸卷桶向下压,水宝宝们就进入到了纸卷桶里了,使纸卷桶里的空气宝宝受到挤压慢慢上升,然后吹动了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
四、总结评价
通过变魔术游戏了解了空气流动会产生压力,通过吹泡泡的游戏又了解了空气受到挤压也会产生压力的科学原理。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把纸筒一端插到沙子里会不会压出泡泡?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2、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空气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非常熟悉,但是对空气的概念 还是比较模糊。于是开展了此次科学活动。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人手,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空气的性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特性,知道空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
3.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白纸若干张;泡泡液每组一盆,圆形纸筒每人一个,擦手用的毛巾人手一个;欢快的音乐。
2.有吹泡泡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
魔术过程中,采用几种用手掌拿纸的方式。
谁愿意和我一起来表演魔术?
每人一张白纸进行魔术表演。
二、为什么不掉
1.集体讨论。
手掌上的纸为什么不掉?
2.小结。
当我们带着我们手掌上的纸运动起来的时候周围的空气宝宝也跟着运动了起来,它们使劲的把纸按在了我们的手掌上,所以纸就会牢牢的贴附在手掌上了!
三、好玩的泡泡
1.接泡泡。
一起用白纸接泡泡。
2.说一说。
①泡泡里面有什么?
②空气是怎么进到泡泡里的?
③能用嘴巴把空气吹进去吗?为什么不能用嘴直接接触泡泡液?
教师小结:泡泡液是不能用嘴直接接触的,因为不卫生、有毒。
3.分组操作。
①试一试把纸筒里的空气吹到泡泡里。
提示:第一次操作。
②让纸筒里的空气自己跑到泡泡里。
提示:第二次操作。
③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将纸筒里的空气吹到泡泡里的?
④空气为什么会自己跑到泡泡里?
5.小结。
纸筒的一端沾上了肥皂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到水里。这时将纸卷桶向下压,水宝宝们就进入到了纸卷桶里了,使纸卷桶里的空气宝宝受到挤压慢慢上升,然后吹动乐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
四、总结评价
通过变魔术游戏了解了空气流动会产生压力,通过吹泡泡的游戏又了解了空气受到挤压也会产生压力的科学原理。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把纸筒一端插到沙子里会不会压出泡泡?
活动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3、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草垫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稻子是家乡的一种农作物,幼儿对水稻很熟悉,差不多每家都种水稻,他们对身边的农作物有所了解。这节课以幼儿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稻米及稻草的用途让幼儿懂得爱护水稻,爱惜粮食。通过玩草垫游戏活动,培养了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稻谷和稻草的用途,懂得爱护水稻,爱惜粮食。
2、幼儿喜欢玩草垫子,能想出各种玩草垫子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草垫子、稻草一束、米一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很多东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请幼儿说说什么东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秋天的农作物,它是谁呢?下面邀请小朋友一起来猜一猜。
2、出示水稻图片:
提问:
(1)你们看这是……?(在我们这里,水稻小时候是长在水里的,所以它才叫水稻)
(2)你们看稻穗上一颗一颗成串的是什么?(稻谷)
(3)稻谷外面包着一层黄色的壳,剥掉外面的壳以后,里面是什么呢?(米)
(4)米有什么用呢?(可以做成饭、粥、磨成米粉)
(5)让幼儿知道水稻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每天吃的饭、粥都是用米做的,小朋友要爱惜粮食。
教师小结:水稻浑身都是宝,除了它的果实有那么多的作用以外,剩下的稻草也有很多的用处。
师:出示稻草实物,小朋友知道稻草可以干什么吗?(搓草绳、盖草绳、做稻草人、做草垫子……)(逐一出示实物)3、玩草垫:
(1)师出示草垫,看,这就是用稻草做成的草垫子,它有很多用处。小朋友还可以用它来做游戏呢。小朋友们可以开动小脑筋想一想、玩一玩。看谁玩的方法多。
(2)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草垫,一边玩一边念儿歌草垫子,变变变,变不成小河跳过去。草垫子,真有趣,变成格子,跳一跳。草垫子,真好玩,顶在头上,慢慢走。
(3)幼儿自由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延伸活动:
活动后教师可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用稻草编制草垫,草绳等。
活动反思:
本次体育活动我始终围绕"认识水稻,了解生长环境用途及草垫子玩法的,设计的环节层层递进。同时,幼儿在玩草垫活动中也体现了尊重幼儿个别差异,在集体练习环节我用草垫子搭设了两条难易不同的路线,这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能力来选择路线。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绝大部分幼儿掌握了玩草垫及双脚立定跳远的基本技能,能够跳过三个草垫子并且双脚稳稳着地。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勇于挑战的品质,一部分幼儿能够尝试双脚立定跳四个草垫子。
4、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用的纸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2、了解纸的一般用途,懂得爱惜纸。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玩纸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活动难点:
在认识不同质地纸的基础上,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出示纸袋
这是一只纸袋,你们想可以放些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许多宝宝们喜欢的纸,猜猜看这个纸袋宝宝里会装的是些什么纸?(白纸、挂历纸、卡纸、餐巾纸、手工纸、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师: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这些纸一样吗?它们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颜色、光亮度不同
师:请你们用小手摸一摸,这些纸摸上去有什么不一样?感觉怎样?
小结:光滑和粗糙,硬和软,厚薄等不一样
三、了解纸的用途
师:你们想想看这些纸有什么用吗?
1、出示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可以帮宝宝擦什么呀?(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出示手工纸 (说说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3、超市的广告纸 (认说日常用品)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4、出示报纸 (新闻)
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小结:小朋友,纸宝宝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用处,我们要爱惜纸宝宝和图书,节约用纸。
四、亲子制作
师:现在呀有个纸娃娃想邀请我们宝宝去参加它的生日舞会。但是它有一个要求,需要我们每个宝宝都带上纸帽才能参加,那么现在就你们动动小脑筋和爸爸妈 妈一起制作一顶漂亮的纸帽吧。
五、玩一玩
播放音乐,戴上制作好的纸帽去参加纸娃娃的生日舞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摸等感官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在这里课前我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以便让幼儿们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去发现、去观察。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需要动静交替的,因此,我在最后一环节,让幼儿与坐在一旁的家长一起动起来,利用各种纸的用途来制作小礼物。一面可以让幼儿对纸宝宝产生兴趣,另一面可以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从中生成出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活动。
科学活动重在让幼儿参与,而这堂课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我讲的太多,可能是我太注重课堂纪律,而忽视了幼儿。
5、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来源
科学活动“大大小小的蛋宝宝”的活动目标是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并知道鸡、鸭、鸟都会生蛋,而且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与蛋宝宝做游戏——观察各种蛋宝宝的不同特点——给蛋宝宝按大小排列——分享美味的蛋羹的活动,激发幼儿对蛋宝宝的兴趣,蛋是幼儿经常要吃的食物,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好教材。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蛋,知道不同蛋有大小之分,并能按大小排列,尝试对应。
2、知道蛋有蛋壳、蛋清、蛋黄。
3、会爱护蛋宝宝。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让幼儿了解蛋宝宝的结构,认识各种各样的蛋宝宝。
2、小班幼儿自己动手剥蛋宝宝,很多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差。
活动准备
1、鸡、鸭、鹅、鹌鹑图片各一张。
2、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3、四只透明的玻璃碗。
4、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课件。
5、跟餐厅师傅协调,早点安排吃茶叶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早点吃的什么啊?
幼儿:茶叶蛋。
师:那小朋友知道茶叶蛋是什么蛋变的吗?
幼:鸡蛋。
师:哇,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聪明啊,都知道啊。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样的蛋宝宝,我们一起喊他出来:“蛋宝宝,蛋宝宝。”“骨碌碌,骨碌碌出来了。”师边说边从身后滚出蛋宝宝,(让幼儿感知蛋可以滚动)并问:“这是什么蛋呀?”幼:“鸡蛋”。
二、基本部分:
1、师:今天还有很多不一样的蛋宝宝正在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幼儿分散找蛋宝宝,激起了幼儿的兴趣。)
2、“我们班的小朋友太棒了,找到这么多的蛋宝宝啊,小朋友看看这些蛋宝宝一样吗”鼓励幼儿比比、看看、掂掂,引导幼儿从蛋宝宝的大小,颜色、分量上来比较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师提醒幼儿幼儿这些都是生蛋,在拿蛋过程中告诉幼儿要小心,不要用力捏,不要把蛋掉在地上,保护好蛋宝宝。
3、师小结: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有的蛋是白色的,有的蛋颜色偏红、有的浅绿色、还有的蛋带有花纹……不同的动物生的蛋宝宝也是不一样的。那你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吗?(请幼儿自由说一说)
4、教师出示图片逐一验证:鸡蛋——鸡妈妈的图片,鸭蛋——鸭妈妈的图片,鹅蛋——鹅妈妈的图片,鹌鹑蛋——鹌鹑妈妈的图片。
5、师:小朋友,动物妈妈要比比谁的宝宝大,谁的宝宝小?你们来帮帮它们好吗?幼儿说出自己的排列顺序。(每4人一组,各组请一名幼儿发言)
6、师小结:有的小朋友是将蛋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有的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7、小朋友,这些蛋宝宝的大小,重量、颜色都不一样,那它们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想看一看吗?(引导幼儿产生想要打开蛋看清里面的想法)。教师将蛋逐一打开在玻璃碗中,让幼儿观察并知道所有的蛋宝宝都有外壳,蛋壳很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清、蛋黄,蛋清都是透明色的,蛋黄都是黄色的,蛋清蛋黄营养丰富,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挑食啊。
8、师:那剥下来的蛋壳你们知道可以做什么吗?(幼儿自由讨论)师出示各种蛋壳工艺品、蛋壳粘贴画给幼儿欣赏。
9、师:世界上还有许多动物妈妈也会生蛋,小朋友知道那些动物妈妈会生蛋吗?(请幼儿自由发言后,播放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蛋宝宝。)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把打开的蛋送到厨师爷爷那里,让厨师爷爷帮我们做成美味的蛋羹吧!离开活动室。(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中指导幼儿做蛋壳粘贴画。
2、品尝蛋羹。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课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幼儿对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挺熟悉,对鹅蛋不是很熟悉。孩子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每个幼儿也都从不同中找到了相同,知道蛋是有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的。在延伸活动中,我们锻炼了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用碎蛋壳粘贴自己喜欢的图案;分享了美味蛋羹,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我相信这应该是他们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了吧?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索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相信孩子们真的很棒。
6、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捏不碎的蛋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发现无缝的蛋宝宝是捏不碎的科学道理。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蛋宝宝易碎却捏不碎”的秘密。
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蛋若干,小碗人手一个(碗里有缝和无缝的蛋人手一个,且种类相同,如均为鸡蛋或鸭蛋)
2、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工具
活动过程:
1、玩一玩,想一想
1)提供各种工具(木头积木、不锈钢小勺等),请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把蛋弄碎。
2)说说自己是怎样把鸡蛋弄碎的?你觉得把鸡蛋敲碎容易吗?
2、找不同
找找碗里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3、和蛋宝宝比力气
1)分别用力捏有缝和没缝的蛋
2)想想哪个蛋破了?为什么会破?
4、经验分享:
幼儿陈述实验结果:无缝的蛋宝宝捏不碎。
教学反思:
教师在选择敲蛋的工具时,选择了比较结实的木头积木,不锈钢的勺子因为有一条扁平的边,所以幼儿不需要用很多力气就能用这些工具把蛋宝宝敲碎。这为幼儿得出“蛋宝宝很容易碎”的结论提供了前提,接下来,如果碗里放的蛋大小形状不一,会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及时抓住观察重点在与是否有缝,会影响下一环节的进行,并误导幼儿的观察小结。所以,科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环节中各项物品的准备、取用都是很有讲究的。
7、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蛋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来源
科学活动“大大小小的蛋宝宝”的活动目标是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并知道鸡、鸭、鸟都会生蛋,而且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与蛋宝宝做游戏——观察各种蛋宝宝的不同特点——给蛋宝宝按大小排列——分享美味的蛋羹的活动,激发幼儿对蛋宝宝的兴趣,蛋是幼儿经常要吃的食物,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好教材。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蛋,知道不同蛋有大小之分,并能按大小排列,尝试对应。
2、知道蛋有蛋壳、蛋清、蛋黄。
3、会爱护蛋宝宝。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让幼儿了解蛋宝宝的结构,认识各种各样的蛋宝宝。
2、小班幼儿自己动手剥蛋宝宝,很多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差。
活动准备
1、鸡、鸭、鹅、鹌鹑图片各一张。
2、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3、四只透明的玻璃碗。
4、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课件。
5、跟餐厅师傅协调,早点安排吃茶叶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早点吃的什么啊?
幼儿:茶叶蛋。
师:那小朋友知道茶叶蛋是什么蛋变的吗?
幼:鸡蛋。
师:哇,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聪明啊,都知道啊。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样的蛋宝宝,我们一起喊他出来:“蛋宝宝,蛋宝宝。”“骨碌碌,骨碌碌出来了。”师边说边从身后滚出蛋宝宝,(让幼儿感知蛋可以滚动)并问:“这是什么蛋呀?”幼:“鸡蛋”。
二、基本部分:
1、师:今天还有很多不一样的蛋宝宝正在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幼儿分散找蛋宝宝,激起了幼儿的兴趣。)
2、“我们班的小朋友太棒了,找到这么多的蛋宝宝啊,小朋友看看这些蛋宝宝一样吗”鼓励幼儿比比、看看、掂掂,引导幼儿从蛋宝宝的大小,颜色、分量上来比较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师提醒幼儿幼儿这些都是生蛋,在拿蛋过程中告诉幼儿要小心,不要用力捏,不要把蛋掉在地上,保护好蛋宝宝。
3、师小结: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有的蛋是白色的,有的蛋颜色偏红、有的浅绿色、还有的蛋带有花纹……不同的动物生的蛋宝宝也是不一样的。那你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吗?(请幼儿自由说一说)
4、教师出示图片逐一验证:鸡蛋——鸡妈妈的图片,鸭蛋——鸭妈妈的图片,鹅蛋——鹅妈妈的图片,鹌鹑蛋——鹌鹑妈妈的图片。
5、师:小朋友,动物妈妈要比比谁的宝宝大,谁的宝宝小?你们来帮帮它们好吗?幼儿说出自己的排列顺序。(每4人一组,各组请一名幼儿发言)
6、师小结:有的小朋友是将蛋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有的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7、小朋友,这些蛋宝宝的大小,重量、颜色都不一样,那它们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想看一看吗?(引导幼儿产生想要打开蛋看清里面的想法)。教师将蛋逐一打开在玻璃碗中,让幼儿观察并知道所有的蛋宝宝都有外壳,蛋壳很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清、蛋黄,蛋清都是透明色的,蛋黄都是黄色的,蛋清蛋黄营养丰富,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挑食啊。
8、师:那剥下来的蛋壳你们知道可以做什么吗?(幼儿自由讨论)师出示各种蛋壳工艺品、蛋壳粘贴画给幼儿欣赏。
9、师:世界上还有许多动物妈妈也会生蛋,小朋友知道那些动物妈妈会生蛋吗?(请幼儿自由发言后,播放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蛋宝宝。)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把打开的蛋送到厨师爷爷那里,让厨师爷爷帮我们做成美味的蛋羹吧!离开活动室。(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中指导幼儿做蛋壳粘贴画。
2、品尝蛋羹。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课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幼儿对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挺熟悉,对鹅蛋不是很熟悉。孩子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每个幼儿也都从不同中找到了相同,知道蛋是有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的。在延伸活动中,我们锻炼了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用碎蛋壳粘贴自己喜欢的图案;分享了美味蛋羹,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我相信这应该是他们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了吧?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索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相信孩子们真的很棒。
8、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蛋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蛋,了解蛋的结构,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
2.乐于参加探索活动。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蛋的图片、幻灯片图片。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等。
指导要点
活动重点:认识各种不一样的蛋,以直观的方法了解蛋的结构,初步分辨蛋的异同。
活动难点: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由里到外)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各种蛋,学习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了解蛋的结构,知道许多动物都会生蛋。
活动过程
1.谁的蛋宝宝(认识各种各样的蛋)
①手偶公鸡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它好像遇到了麻烦,希望小朋友们能帮帮它”,从身后拿出手偶,用公鸡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公鸡爸爸,我在帮其他的动物妈妈照顾蛋宝宝,可是我不记得哪个蛋宝宝是谁生的了,请你们帮帮我。”
②出示实物蛋,以生动有趣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进行观察。
讨论:这些蛋你们都认识吗? 在幼儿讨论后,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将图片中的动物与蛋一一对应。
师:还有哪些动物也会生蛋?等幼儿回答后(播放图片)
③小结:除了母鸡、鸭子、鹅、鹌鹑鸟会生蛋外,鸽子、鸵鸟、乌龟等动物也会生蛋。蛋也叫做卵,经过孵化后就会孵出小鸡、小鸽子等小动物。所以,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卵生动物。
2.不一样的蛋宝宝。
引导幼儿观察不一样的蛋。(从大小、颜色、轻重来观察)
师:“孩子们,这些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比一比,哪个轻,哪个重?”请几个幼儿上台来比较。
引导幼儿由表及里,产生不断探索的兴趣。
师:想一想,是不是每种蛋的里面都是一样的么?
幼儿自由回答。
幼儿想象后,教师将蛋逐一打破进行验证。
师:生的蛋和熟的蛋里面是不是一样?(这时将生鸡蛋搅一搅,让幼儿观察),生蛋变成了什么?把已经切开一半的熟鸡蛋给孩子们比较。
小结:所有的蛋都是椭圆形的,一头大,一头小,可以滚动的;有的蛋大,它的重量就重,有的蛋小,它的重量就轻;蛋里有蛋清(煮熟了叫蛋白)和蛋黄;不同的蛋会孵出不同的宝宝。
3.蛋之最(观看图片、扩展经验) 最古老的蛋。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蛋是什么蛋吗?(恐龙蛋) 最大的蛋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蛋是什么蛋吗?(鸵鸟蛋)
师:鸵鸟蛋是什么样子的呢?
4.结束活动
世界上还有很多动物妈妈也是生蛋的,请孩子们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看吧!
好了,今天小朋友们帮助了鸡爸爸认识那么多的蛋宝宝,也累了吧,现在跟鸡爸爸一起去喝水,休息一下吧。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蛋,了解蛋的结构,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的科学活动。
本节活动,小班孩子们很活跃,对各种蛋特别感兴趣。唯一缺点就是,这事一节科学课,科学课是让孩子们自己探索、操作的活动。害怕蛋被弄碎,而没有给每个孩子发蛋,只是给他们看我在操作,忽略了给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能力。这点值得我去反省。
9、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玩海绵)
(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3、第二次探索。(海绵变形)
(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
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三、结合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活动的最后环节,通过参观“海绵展览馆”,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10、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蛋宝宝立住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我班在进行“做蛋宝宝爸爸妈妈”的主题活动时,很多幼儿的鸡蛋被摔碎了。通过谈话孩子们发现:蛋宝宝是因为滚动,立不住而被摔碎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蛋宝宝立住呢?”这一挑战性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他们兴奋的把蛋宝宝放到墙角、桌腿边去尝试,但都失败了。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所限,他们还没有想到借助辅助材料来帮忙,此时他们只是乐此不疲的玩着。在孩子们一遍遍的尝试与失败中,我找到了引领他们深入探究的方向,于是《蛋宝宝立住了》这一科学探究活动便诞生了。
活动目标:
1、尝试借助辅助材料,探究让鸡蛋立住的方法。
2、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每人若干个熟鸡蛋,并画好五官做成蛋宝宝。
2、各种辅助材料
(1)、镂空材料:瓶盖、光盘、花片、塑料夹子等。
(2)、实心材料:方形积木、硬币、圆纸卡等。
(3)、可变形材料:橡皮泥、毛巾、沙包、积木块等。
3、每人一个记录笺中间隔开,并分别贴上笑(哭)脸蛋宝宝。
经验准备:
1、幼儿经历了做蛋宝宝爸爸妈妈很辛苦的情感体验。
2、幼儿已经了解鸡蛋是因为滚动、立不住而被摔碎的。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发幼儿探究兴趣。
1、与幼儿一起回忆蛋宝宝被摔碎的原因。
2、启发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蛋宝宝立住,不再摔碎呢?”
(1)、出示准备好的镂空材料与实心材料。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标记图的使用方法。(即:能让蛋宝宝立住的,用笑脸表示;不能让蛋宝宝立住的,用哭脸表示。)
(3)、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并记录。
(二)、幼儿实验论证。
教师观察幼儿实验情况,适时介入指导,指导策略:
1、观察幼儿是否运用了所有材料进行尝试,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材料,与幼儿共同实验,充分感知。
2、随机判断幼儿是否理解标记图意义,并引导其进行记录。
3、与先完成实验的幼儿进行交流,引导其观察“为什么这些玩具能帮助蛋宝宝立住,而那些不能?”
(三)、记录整理探究结果,提升经验。
1、将幼儿探究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归纳“从中发现了什么?”
(即:中间凹进去的镂空材料能让蛋宝宝立住,实心材料则不能。)
(四)、提供挑战性材料(可变形材料),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解决新问题。
(即:将可变形材料变形成中间凹进去的形状,使蛋宝宝立住。)
幼儿操作深入探索,教师观察实验,并随机判断幼儿当前经验,适时介入指导。
(五)、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探究结果,比较与自己的方法是否相同。
2、幼儿间相互交流,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让橡皮泥、毛巾、积木等,帮助蛋宝宝站住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延伸:
引发幼儿到生活中寻找“还有哪些东西能帮蛋宝宝立住?”
活动反思:
1、教师能从幼儿关注点、兴趣点出发,及时捕捉教育契机,生成此次探究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又提高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中教师选择的材料是幼儿熟悉的、常见的物品,如:花片、积木、沙包、毛巾、硬币、夹子等,这些材料的提供会使幼儿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3、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这种由易到难的操作探究,有利于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来解决新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11、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和气球宝宝做游戏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气球圆鼓鼓花花绿绿的的样子、空气无形、无色、无味,抓不见、摸不着,要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必须借助具体的物体,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和气球宝宝做游戏》,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游戏中,探索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气球被突然放飞到处乱窜的原因。体验科学探索动手实践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充入了空气。
2.通过气流吹在脸上,感知空气的存在。
3.感知空气从气球中冲出的有趣现象。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没充气的气球若干,充足气的气球十只,打气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
1.出示未充气的气球和充气的气球: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2.欣赏故事“气球吃什么”。
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气球吃什么变胖的?
二、实验,感知
1.出示充气气球:让空气亲亲你的笑脸。
教师操作,幼儿感知、交流空气轻轻和快速吹在脸上的感觉。
2.教师突然放飞气球:气球怎么了?气球为什么会到处乱窜?谁给了气球力量?
3.模仿气球乱窜的样子。
三、游戏:流星球大战
1.将所有气球充气。
2.听口令,幼儿放飞气球。
活动拓展:
在活动区中投放气球供幼儿游戏。
附:故事《气球吃什么》
气球宝宝瘪着肚子,歪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躺在桌子上。小动物们看见了问:“气球宝宝,你怎么啦?”气球宝宝轻轻地说:“我、我的肚子饿瘪了。”小动物们说:“我们找些东西来给你吃,让你的肚子赶快鼓起来吧!”
小兔找来了饼干,小猪找来了馒头,小熊找来了一大把糖,小猫找来了一大杯水。他们把好吃的东西一样一样地送给气球宝宝,可是气球宝宝不爱吃这些东西。小动物们犯愁了,气球宝宝喜欢吃什么呢?怎样让它圆鼓鼓地胖起来呢?
活动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空气能够使气球和充气玩具变鼓。孩子们在玩气球的情境中去探究、去发现,在活动中极积勇跃参与,活动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操作材料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可见本次活动目标定位是比较准确的。体验到了科学活动的乐趣。
12、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静电宝宝,你好》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静电这个自然现象。
2.亲身操作利用"静电"钓起小鱼。
3.感知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笔
2.餐巾纸的小鱼
3.池塘挂图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猫钓鱼"
1."谜语"导入:
师:苗苗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小动物吗?
(八字胡,往上翘,说起话来喵喵叫)幼:小猫咪师:对,就是小猫咪。那小猫咪喜欢吃什么呢?
师:就是小鱼,那我们今天就去钓鱼吧!
2.提出矛盾点 师:哎呀,粗心的小猫咪只带来了钓鱼竿却没有带来钓鱼线,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猫咪。
幼儿:--
二、教师展示"静电"实验
1.展示静电现象师:小静老师,今天要用一个神奇的方法来钓鱼哦。
(摩擦笔杆,去吸池塘里面的小鱼)师:我一边做你们一边和我说"霹雳啪哩轰""霹雳啪哩轰"师:你们看!小鱼钓上来了!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
2.教师介绍静电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鱼杆可以钓鱼呢?
幼:自行发言师:这个就是静电宝宝的威力!当我们用笔擦擦我们的头皮时,由于摩擦(边说边做动作)静电宝宝就会出现
三、幼儿亲手操作,教师指导
1.请幼儿亲身试验这个现象。
2.教师观察总结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我们请刚才成功的小朋友来试试看师:那么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四、拓展静电的相关知识
1.教师进一步介绍静电这个现象而且,静电宝宝经常会在秋冬天的时候出现。你们注意过他们吗?
1.穿衣服的时候听到噼啪的声响
2.拉手的时候会突然电一下
3.梳头发的时候梳着梳着就会头发飞起来。
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静电宝宝,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宝宝。
五、延伸活动:防静电
1.拓展环节--防止静电宝宝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
2.科学区角:可以讲课上的道具放到区角,让幼儿可以在课下时候再次进行操作。指导幼儿重点关注不同纸张的区别会对静电产生造成的影响。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学会归类、排序、判断和推理。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兴趣,体验探究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
随着冬日的来临,天气逐渐干燥,静电将会经常出现在在幼儿的生活之中。而这个现象具有趣味性,熟悉性,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是验证性实验。设计这个活动,意在通过幼儿的猜测、观察、实践、总结,让幼儿正确感受静电这个现象,激发幼儿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渗透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的意识。
二.活动实施效果
(一)导入环节优点:采用了激趣导入法在"认识静电宝宝"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小猫咪这个幼儿熟悉的形象作为导入引出后面的内容。幼儿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为教师以后的教学作了不错的铺垫。随后引出了一个矛盾点"钓鱼竿没有钓鱼线",让幼儿进行积极的思考。思考之后,教师引出了一个有趣的咒语"劈哩啪啦轰",边说边摩擦衣服产生静电。让这个过程变得有趣,教师边说边做还让幼儿跟随着老师一起做,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二)现象导入环节教师边说咒语边把这个现象呈现给幼儿。幼儿明显表示出了积极的兴趣,教师于是成热打铁地指出了这个是静电宝宝的威力,进而继续介绍静电的产生的原因等。然后,让幼儿自己进行操作。
(三)幼儿操作环节优点:让幼儿亲身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将幼儿分为三组,自行地进行实践观察。在幼儿的操作之中,教师边指导边观察,途中发现部分幼儿成功了,部分幼儿没有成功。教师发现没有成功的原因:1.摩擦衣服的力量不够2.衣服潮湿3.部分幼儿开始用嘴巴吹小鱼4.管子的方向不对,用戳而不是平行吸上来。
(四)教师反思环节优点:及时总结并且让做的好的幼儿上来演示在第一轮的幼儿自行观察了之后,教师结合自己观察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1.要用力气2.不要用嘴巴吹3.不要戳而是平行4.请部分成功的幼儿来演示一下,其中也邀请了一位幼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吸小鱼(摩擦头发)随后教师重点介绍了摩擦头发的方法,然后请幼儿再次去尝试一下。
有待改进:对于"关系--摩擦的力度和粗糙程度"没有很明白的点明,幼儿并不能很明白失败的原因我只是把一些问题进行说明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个说明显得过于抽象了,我应该把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为"关系",然后对于幼儿进行说明。比如,我可以点明"是不是摩擦的力气""是不是我们摩擦的衣服有差别呢?成功的是怎么样的,失败的怎么样?"
(五)幼儿再次操作环节幼儿在听取了教师的提醒之后,再次进行自主尝试。
13、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和气球宝宝做游戏》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气球圆鼓鼓花花绿绿的的样子、空气无形、无色、无味,抓不见、摸不着,要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必须借助具体的物体,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和气球宝宝做游戏》,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游戏中,探索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气球被突然放飞到处乱窜的原因。体验科学探索动手实践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充入了空气。
2.通过气流吹在脸上,感知空气的存在。
3.感知空气从气球中冲出的有趣现象。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没充气的气球若干,充足气的气球十只,打气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
1.出示未充气的气球和充气的气球: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2.欣赏故事“气球吃什么”。
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气球吃什么变胖的?
二、实验,感知
1.出示充气气球:让空气亲亲你的笑脸。
教师操作,幼儿感知、交流空气轻轻和快速吹在脸上的感觉。
2.教师突然放飞气球:气球怎么了?气球为什么会到处乱窜?谁给了气球力量?
3.模仿气球乱窜的样子。
三、游戏:流星球大战
1.将所有气球充气。
2.听口令,幼儿放飞气球。
活动拓展:
在活动区中投放气球供幼儿游戏。
附:故事《气球吃什么》
气球宝宝瘪着肚子,歪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躺在桌子上。小动物们看见了问:“气球宝宝,你怎么啦?”气球宝宝轻轻地说:“我、我的肚子饿瘪了。”小动物们说:“我们找些东西来给你吃,让你的肚子赶快鼓起来吧!”
小兔找来了饼干,小猪找来了馒头,小熊找来了一大把糖,小猫找来了一大杯水。他们把好吃的东西一样一样地送给气球宝宝,可是气球宝宝不爱吃这些东西。小动物们犯愁了,气球宝宝喜欢吃什么呢?怎样让它圆鼓鼓地胖起来呢?
活动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空气能够使气球和充气玩具变鼓。孩子们在玩气球的情境中去探究、去发现,在活动中极积勇跃参与,活动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操作材料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可见本次活动目标定位是比较准确的。体验到了科学活动的乐趣。
14、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给种子宝宝盖房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开展《给种子宝宝盖房子》活动。通过种植活动让孩子们喜欢和爱护植物,并获得相关的种植经验。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同时,逐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中的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喜欢种植活动。
2、了解种植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铲子、盘子、萝卜种子、故事图片。
经验准备:
带幼儿参观过大班幼儿的种植活动,他们对大班幼儿洇地、种种子等种植过程获得了感知经验,认识了相关的几种种子,并对种植工具怎么使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掌握种植过程的基本技能,如每个小坑之间要留一定的距离、每个坑里的种子撒得不要太多等。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口吻提问激发幼儿种植的兴趣。
教师:听,是谁在呜呜地哭呀?哦,是小种子在哭。种子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原来它们没有房子住,所以很伤心。那我们小朋友该怎样帮帮种子宝宝呀?
幼儿:我们给它盖个房子。
教师:你们还记得故事中种子宝宝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吗?
幼儿:像小鸟用的那样(她指的是故事中小坑的样子)。像给小蚂蚁挖的洞那样。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获得的经验。他们的答案都来自种植活动前的经验准备。
教师:“对,种子宝宝的家就像一个小坑。”(教师出示图片)
2、给种子宝宝盖房子。
(1)带着幼儿边说儿歌《走在田埂上》边走到本班种植园地的田埂间。
(2)给种子宝宝盖房子(挖小坑)。
教师提出要求:用铲子时要小心,不要碰到手;房子与房子之间不要离得太近。由于有了前期经验的铺垫,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握铲的要求。
3、请种子宝宝住新家。
教师:孩子们,咱们给种子宝宝盖好了家,请种子宝宝搬到你盖好的房子里吧,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间房子里不要住太多啊!
先挖好坑的几名幼儿捏了好几粒种子放到一个小坑里。老师看到了马上用种子宝宝的口吻说:“哎呦,太挤了,太挤了,我们想4个好朋友住在一起,再给我们盖问新房吧!”
4、给种子宝宝盖被子。
教师:种子宝宝说他们有点冷,想请我们帮他们盖上被子吧!
“请小朋友轻轻盖,再用小手帮它按一按,把被子盖严了。”教师又引导幼儿将土踏平。
5、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给种子宝宝盖了房子,让它们住进了新家,还给他们盖了被子,它们可以安心地住在里面了。它们都说,谢谢小朋友,希望过几天来看看我们,我们会伸出头来的。
附:《给种子宝宝盖房子》
小脚丫,要注意,
种子宝宝要睡觉,
它们睡哪里?
他们睡这里.
睡在软软的土地里。
儿歌:走在田埂上
小脚丫,要注意,
轻轻抬脚慢慢走,
我们走哪里?
我们走这里。
走在硬硬的田埂里。
小鸟叼来了一粒种子。
小种子说:“这里很像我的家。请让我住进去吧!”
活动反思:
活动之前有效组织了多种体验活动,为本次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知识经验的基础。分组活动,幼儿的人数较少,能及时发现幼儿不正确种植方法,并以“种子宝宝”的身份给予引导,让孩子们能从心里很自然地接受。同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种子宝宝房子的模样,我将图片放在土地的旁边,让幼儿有一个很直观的认识,并随时给幼儿的活动以正确的支持。
不足之处:
如果在活动小结加入让孩子们与他人共同分享种植经验的环节,不仅能达到进一步巩固孩子们种植经验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5、小班科学球宝宝真神奇教案反思
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主动思考问题。
2、引导幼儿感知球的主要特性:弹跳、能滚动、在水中会浮起来。
3、体验活动的乐趣
准备:皮球若干,场地、一盆水、废报纸、布、毛巾、木块、橡皮泥等。
过程:
一、设问导入:,看,这是什么(各种空心的皮球)如果我把它放在水里,如果我把球放在地上拍打,小朋友样都来猜猜会怎么样?
二、反互探索,感知球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自由探索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的球,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球去试一下吧。
让幼儿自由的探索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第二次有目的的探索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用球进行了实验,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你都发现了些什么?
(让幼儿进行讨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把球宝宝放到水里,它会怎么样呢?(它就会浮在水面上)把球放在地上用手拍打,球宝宝又会怎么样呢?(会向上弹起来)现在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做游戏,进行观察吧!
(1)、把球放到水中,观察球是否浮在水面上,和其它实心物体比较,感知球是空心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2)、让幼儿在地上拍球,球会弹跳起来,感知球有弹性,所以能跳起来,学习名词“弹性”
(3)让幼儿把球放在不同物体上向前滚,比一比哪一个球能滚得更远?感知球滚动的快慢和地面有关。
3、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开动脑筋和老师一起想!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了,球在水里水浮在水面上、用手拍一拍拍就会向上跳起来,还会向前后左右不同的地方滚动。
延伸
师:现在小朋友都知道了球宝宝在水里的时候会浮在水面上,用手拍打它,它就会跳起来,还有球宝宝可以前后左右的滚动,真的是太神奇了,现在我请小朋来帮老师想一想哪一些球宝宝会浮在水面上的?哪一些球宝宝拍拍它会跳起来?还有哪能些球宝宝可以前后左右向不同的方向滚动?
活动反思:
球是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接触,喜欢玩的玩具。我在组织幼儿玩球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于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使孩子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16、小班科学活动球宝宝真神奇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主动思考问题。
2、引导幼儿感知球的主要特性:弹跳、能滚动、在水中会浮起来。
3、体验活动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皮球若干,场地、一盆水、废报纸、布、毛巾、木块、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一、设问导入:,看,这是什么(各种空心的皮球)如果我把它放在水里,如果我把球放在地上拍打,小朋友样都来猜猜会怎么样?
二、反互探索,感知球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自由探索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的球,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球去试一下吧。 让幼儿自由的探索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第二次有目的的探索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用球进行了实验,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你都发现了些什么? (让幼儿进行讨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把球宝宝放到水里,它会怎么样呢?(它就会浮在水面上)
把球放在地上用手拍打,球宝宝又会怎么样呢?(会向上弹起来)
现在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做游戏,进行观察吧!
(1)、把球放到水中,观察球是否浮在水面上,和其它实心物体比较,感知球是空心的,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2)、让幼儿在地上拍球,球会弹跳起来,感知球有弹性,所以能跳起来,学习名词“弹性”
(3)、让幼儿把球放在不同物体上向前滚,比一比哪一个球能滚得更远?感知球滚动的快慢和地面有关。
3、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开动脑筋和老师一起想!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了,球在水里水浮在水面上、用手拍一拍拍就会向上跳起来,还会向前后左右不同的地方滚动。
活动延伸:
师:现在小朋友都知道了球宝宝在水里的时候会浮在水面上,用手拍打它,它就会跳起来,还有球宝宝可以前后左右的滚动,真的是太神奇了,现在我请小朋来帮老师想一想哪一些球宝宝会浮在水面上的?哪一些球宝宝拍拍它会跳起来?还有哪能些球宝宝可以前后左右向不同的方向滚动?
活动反思:
球是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接触,喜欢玩的玩具。我在组织幼儿玩球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于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使孩子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17、小班美术活动教案:神奇的油画棒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小班幼儿大部分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情绪愉悦地和老师一起互动,个别幼儿还有哭闹情绪,这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对使用油画棒有初步的兴趣,难点是掌握油画棒的使用方法,培养良好的油画棒使用常规。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油画棒在图纸上进行绘画,了解正确的握笔姿势。
2、了解油画棒的各种颜色、使用方法。
3、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培养创新意识,对美术活动的热爱。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油画棒一盒、图画纸一张、示范画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
师:孩子们,老师这儿有一些大班哥哥姐姐画的画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引导幼儿欣赏画面,感受美术作品。这些美丽的画画,是用什么神奇的东西画出来的呢?
2、出示油画棒,让幼儿观察它的形状、颜色。
师:孩子们,你们看,大班的哥哥姐姐就是用这个东西画出漂亮的画,它既可爱又漂亮,而且它的名字也非常好听,它叫油画棒,油画棒宝宝穿着漂亮的衣服,一个挨着一个住在小房子里,你们看,油画棒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颜色?
3、示范油画棒的使用方法
师:老师要和油画棒宝宝做游戏了,我轻轻捏住油画棒宝宝的外衣,让尖尖的笔头在画纸上画一画,看,要用点力了,油画棒宝宝才会在画纸上画出漂亮的线线,油画棒宝宝我们要保护好,不能使劲把它弄断了,油画棒宝宝在画纸上画出小鸟、大山、小树,(教师边画边说),看看我的手是怎么动起来的?
再次引导幼儿观察颜色
师:看,现在老师要用油画棒给小鸟、大树穿上漂亮的衣服了,看看,老师怎样给他们穿衣服的?
引导幼儿收拾油画棒
师:油画棒宝宝和我们一起玩了好玩的游戏,现在它想回家了,我们用完了油画棒,还要把它送回它的小房子,一根一根地摆好。现在,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有油画棒宝宝和画纸,我们也来和油画棒宝宝一起玩玩吧。
4、幼儿操作。
提醒幼儿注意握笔姿势。我们可以用油画棒画画我们自己,画画小花小草,画画你喜欢的东西。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对握笔姿势正确的幼儿给予鼓励,对不正确的给予纠正,对能运用画笔画线条和图案的幼儿给予赞扬,鼓励个别有畏难情绪的幼儿。
5、整理材料、展示作品
提醒幼儿收拾油画棒和画纸,对个别幼儿的作品给予展示,激发幼儿兴趣。
活动反思:
这是小班幼儿第一次认识油画棒,接触美术活动,这些五颜六色的油画棒对于孩子来说是陌生又是神奇的,他们乐于探索,乐于在画纸上用油画棒上涂鸦,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保护幼儿的探索精神。在活动中,运用大班幼儿的绘画作品,让孩子初步感知用油画棒可以画出如此美丽、好玩的画来,教师用游戏的语言,让幼儿了解油画棒的使用方法,并在示范使用时,边说边画,让幼儿直观感知油画棒的神奇。在操作中,让幼儿自选颜色,自由作画,教师在这环节,用鼓励性、创新性的语言来发现幼儿作品中的闪光点,如“你画的是什么?是泡泡吗?”“你的小鱼真可爱”“你的小雨点落下来了”,激发、保护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四名幼儿握笔方式不正确,个别幼儿运用油画棒较娴熟,能画出直线、圆这些简单图案,但在涂色技能上,能力较弱,在区角活动中要投放一些油画棒让幼儿自由练习。
18、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多彩的图形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颜色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制作颜色标记。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透明塑料盒3个,颜色标记图5个,图形宝宝24个。
2.每人一篮图形宝宝(红、黄、绿)、水彩笔作业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按颜色特征分类,送图形宝宝回家。
师:小朋友看,你们的篮子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颜色呢?(红、黄、绿)我们叫它们图形宝宝。这些图形宝宝要想回家了,要请我们小朋友送它们回家,你们愿意吗?图形宝宝的家在这儿呢,相同颜色的宝宝要住在一个家里。
教师请一幼儿上来送,再请女小朋友、男小朋友分别来送。一边送要一边说:红宝宝我送你回家,绿宝宝我送你回家,黄宝宝我送你回家。
师:图形宝宝都回家了,我们来看看这是谁的家?(请幼儿分别说出)。
2.给图形宝宝的家找出颜色标记图。
师:这些图形宝宝想请小朋友给它们的房子做上一个标记,小朋友想一想,可以做什么样的标记呢?
出示5个标记图,让幼儿选择标记图贴在房子上,再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要贴这一种颜色。
3.游戏:图形宝宝找妈妈。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到图形宝宝家来看看?那你们闭上眼睛,老师来变个魔术。
出示许多不同颜色的图形宝宝,每人选一个,告诉老师是什么颜色的宝宝。老师请红宝宝、绿宝宝、黄宝宝分别做个工作:跳一跳、跺跺脚、转个圈。
老师做图形妈妈,三位老师分别挂上红、黄、绿标记图卡,请幼儿边唱边游戏。第二遍老师交换标记图,第三遍幼儿交换后听音乐跟着妈妈开火车回家。
4.操作练习。
师:今天图形宝宝还要请小朋友帮个忙,它们家里有许多衣服、袜子、玩具,要按它们的颜色画上标记图。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学会制作颜色标记。共包含了三个过程:一是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片的差异,有红、黄、绿三种颜色;二是把这一差异确定为分类的标准,并且把这一标准贯穿于分类的过程(即送图形宝宝回家,按三种颜色分);三是用符号表示这一差异。小班幼儿注意力易分散转移,所以,教师提供的图形片数量要适当。太少,不能强化分类的标准;太多,又容易使幼儿产生疲劳,不易集中注意力。因此我给每个幼儿发了三个图形片,在分类过程中,幼儿全部分对了。
第三个过程我是分两步来进行的,第一步是让幼儿分类后选择标记图,在5中颜色标记中幼儿选了红、黄、绿3种给图形宝宝的家贴上。又通过游戏“图形宝宝找妈妈”来复习巩固,进一步感知什么颜色的找什么标记。第二步是让幼儿根据不同颜色来画出标记,即给不同颜色的衣服、袜子、皮球画出颜色标记。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来得及评价幼儿制作的标记,应从正确与否和涂色方法两方面来评价。后来我看了幼儿的作业纸,全班有1个幼儿一种颜色标记画错了,还发现作业速度慢的幼儿涂色方法掌握得不好,不会均匀地涂,对这些幼儿还要给予指导。
19、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圆形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玩具汽车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可是一天,汽车的轮子掉了,汽车再也动不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于是,我和他们共同收集了许多生活中有关圆形的东西,作为操作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玩有关圆形的物品,初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使幼儿体验活动乐趣。
难点:能够用各种圆形材料组合成美丽的复合图形。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圆形积木、纽扣、薯片罐、八宝粥罐、圆形棋子、用硬纸板做的斜坡、牙签、中心有孔的圆片、长方形积木等。
2、 学习准备:课件(春姑娘送礼物的画面)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课件导入:
提问:“看,谁来了?”
回答:“春姑娘”
二、自由活动,感知圆形:
1、提问:“春天来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礼物?在玩一玩,玩的时候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2、幼儿在礼物箱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去观察、思考、讲诉。
3、大家共同交流、探索结果。
提问:你找到的物品是什么样子?有圆形么?
4、教师小结:
三、互动游戏:
出示课件,在图中找出与圆形相似的实物。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四、分组制作小轮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1、学生自选材料制作。
2、做成的小轮子从斜坡上滚动下来,加深学生对圆形物品特性的理解。
五、延续活动:
1、找一找还有那些东西也是圆形宝宝变的?
2、给圆形娃娃涂色。
教学反思
首先,从课题选择上来说,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圆形玩具,但对圆形的了解的较少。我选择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满足幼儿在这方面的探究欲望。
其次,从设计思路上来说,本次活动我紧紧围绕“激发幼儿探索圆形的基本特征”这一目标展开环节,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再次,在活动中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的与操作材料互动,真正做到了“玩中学”。
最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
20、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家乡的蚕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案例背景:
小班的孩子还没有什么绘画的技巧,甚至个别的孩子还不太愿意拿蜡笔或水彩笔作画,但是他们对于鲜艳的色彩比较感兴趣,于是我想通过玩色活动来培养孩子们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毛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于是我把两者结合设计成一个小班玩色:毛线拖画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毛线蘸颜料拖画弧线,表现蚕宝宝美丽的蚕茧。
2.感受毛线拖画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用毛线蘸色进行画圈。
活动难点:
用手腕带动毛线进行重复画彩色圈圈。
活动准备:
毛线若干,示范画;红、黄、绿,三种颜料;5个颜料盘;湿抹布5条;蚕宝宝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蚕宝宝图片,提问:这是什么?蚕宝宝要睡觉了我们给它画一个漂亮的房子吧!
二、教师示范讲解
1.出示范例,让幼儿猜猜这画是怎样画出来的,上面都有哪些颜色。
2.老师示范讲解拖画方法:用毛线的一端蘸色,轻轻提取,在白纸上随意涂画。再取另一根毛线蘸另一种
颜色继续涂画。有一点要注意,一根毛线只能蘸一种颜色,同一种颜料上的毛线小朋友可以轮流使用。
3.幼儿徒手跟着老师掌握拖画技巧。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幼儿学习毛线拖画。
2.老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幼儿拖画。提醒幼儿蘸色时不要把整根毛线都放到调色盘里,而应留出干净的一端。用完后把干净的一端拖在外面,而蘸了色的一端放进调色盘的同色颜料上。
3.指导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说说自己蘸的是什么颜色,以巩固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四、展评作品
作品评比,表扬绘画颜色鲜艳的幼儿和有进步的幼儿。
活动反思:
有了上学期相关的玩色经验,本学期活动开展起来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都较高,而且玩色的常规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次的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没有多大的难度,活动呈现的效果较好,就是我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准备的抹布太少了,有的孩子手上沾上了颜料把画本也搞得脏兮兮的,下次组织玩色活动时,要多方准备,强调注意画面的整洁。
21、小班游戏活动教案:果宝宝的游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玩耍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运用上不是很恰当,对季节也是模糊不清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这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比较大小,巩固“1”和“许多”
2,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游戏的快乐
3,认识水果,进一步感知秋季的特征。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游戏认识水果,并比较大小,进一步巩固“1”和“许多”
活动难点
幼儿进一步感知秋季的特征且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果树大小三棵及果宝宝挂饰(苹果,桔子,梨)音乐磁带,录音机。
2,把果宝宝挂饰挂在果树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活动室
小朋友,美丽的秋天梨有好多的果宝宝成熟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果宝宝的家好吗?到了,我们休息一下(入座)
二,基本部分:
1,参观“果园”知道水果的名称,外形特征
这里就是果宝宝的家了,一个美丽的大果园,这里住着许多的果宝宝,下面请小朋友参观一下,你认识那些果宝宝,它叫什么名字?启发幼儿讲述果宝宝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圆圆的桔子。
2,比较果宝宝的大小,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果宝宝有什么不同吗?
老师:拿一个大一个小的苹果,让幼儿观察还有哪些果宝宝也是大的,哪些是小的?
启发幼儿说出:大的叫什么?(果妈妈)小的叫什么(果宝宝)
3,游戏:你想做什么水果,是想做妈妈还是想做宝宝,妈妈要选大的水果,宝宝要选小的水果,先请个别幼儿上来选(5--8)名。
4,请幼儿自由上来摘,拿到大的就戴大的,小的就戴小的,大的是果妈妈,小的是果宝宝。
5:《果宝宝找妈妈》老师先示范再请几组幼儿听音乐找。
6,集体一起游戏两次。
7,送果宝宝回家,我们把一个一个的果妈妈和一个一个的果宝宝送老师这里。
我这里有多少果子啊?(许多)
活动结束
现在我们离开果园(听音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考虑到这个阶段的幼儿年龄小,小班幼儿的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为避免争抢的玩具的现象,在材料上的种类安排得适当的少一些。而在同类物品的数量上应当多一些。这节课我设计目的是通过游戏,让幼儿比较大小,巩固“1”和“许多”让幼儿体验也同伴交往合作游戏的快乐。认识一些水果,进入让幼儿感知秋季的特征。这节课重点通过游戏认识水果,并比较大小,进一步巩固“1”和“许多”,丹本节课难点在于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秋季的特征且体验也同伴合作的游戏的快乐。进入小班集体生活大多数幼儿刚刚开始接触角色游戏所以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小孩扮演其中的角色。他们在游戏认识水果,了解秋季水果的特征,小朋友在上课中表现出对角色游戏兴趣非常浓,他们主动充当各种角色,有的小朋友还主动介绍“苹果很大,很甜你要买吗?”有的小朋友也进入角色说“我要给我孩子买几个”,在这方面我引导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在准备水果数量上有点少,种类应该丰富点,让小朋友更多的参与进来,让他们共同享受角色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角色游戏幼儿们非常喜欢,在今后教学活动中我要多以这样的形式各种方式的来上这样的课。让幼儿更好的掌握角色游戏的玩法。还有在他们进入角色游戏时我应当也分担一下小朋友们的角色,引导他们把生活中所观察的语言情景更好的表现出来,对于这些刚入集体社会的小班幼儿来说,脱离了原本独立的个体生活方式,进入一个集体小社会,所以我将重视对幼儿角色的指导,为幼儿将来充当真正社会角色打下好的基础!
22、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图形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认识的平面图形,主要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幼儿已经能初步看到图形说出名称,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认识这些图形,发展幼儿的形状知觉、观察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在本次活动中,我就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身的实践、动手操作、主动探索来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以及让幼儿能初步进行几何图形简单的拼合,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和想象力。
活动目标:
1、幼儿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幼儿初步尝试用几何图形拼合简单的图案。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五筐各种图形的操作材料
2、三张拼合的几何图形创意画
3、小房子一个(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图形)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难点:
幼儿尝试用几何图形拼合简单的图案。
活动过程:
一、 以小动物引出主题
1、小白兔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了,它说:“它在森林里盖起了一座新房子,你想不想看看哪?”“你们看,这座新房子漂亮吗?”
2、教师提问
教师:你们看,这个新房子上都有哪些图形哪?
请个别幼儿上来指一指,并告诉我图形的名字。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二、 复习图形
1、 教师提问
教师:这座房子可神奇了,看看她房子里都有谁?
教师依次从房子里拿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幼儿认读。
2、教师介绍游戏的规则
教师:你想不想和图形宝宝做游戏那?(幼儿回答:想)
教师叫图形宝宝的名字,幼儿就从桌子中的操作材料中拿出相对应的图形,并演唱儿歌。例:圆形,圆形你在哪里?幼儿回答: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游戏进行三次,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此环节解决重点。)
三、 几何图形的拼合
1、教师出示拼合好的图案幼儿观看。
(小鸡、热带鱼、太阳、小树)
2、教师提问
1)小朋友你们看看小鱼是用什么图形宝宝拼合起来的?(三角形)。
2)小朋友你们看看小鸡是用什么图形拼合起来的?
(三角形、圆形)
3、教师请幼儿说一说你想拼合什么图形?
4、教师请幼儿自己拿操作材料在桌子上拼合图形。
5、在此环节解决难点。
四、 教师巡回指导。
五、 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幼儿分享作品。
课后反思:
在紧紧张张的几天筹备中,反复的修改中,这节课上完了,心里轻松了很多,可是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课中的几个环节中最大突出的就是语言的不完整,例如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候,我问的问题的不完整导致孩子说话的不完整性,这个我以后要需要注意,还有我没有好好地把握时间,复习的时间有点长,虽然这么多的不好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我对孩子的掌握还有上课的语气,以及对孩子的吸引力还是挺好的,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是很好的,以及班上的一位孩子拼合的鱼骨头让我惊奇了一次,让我不敢忽视我们的孩子。所以我要更优秀,就要改掉我自己需要注意的地方,让自己的授课技巧更完美。
23、小班主题活动教案:鸡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教师有着三方面的考虑:
1、孩子们对饲养角里的小乌龟特别感兴趣,每天自由活动时,总能看见一群孩子围着小乌龟说得说,笑得笑,有的孩子还猜测想象着小乌龟的动作,小乌龟的想法。可当教师问起小乌龟的常识时,孩子们知之甚少。
2、《鸡蛋变娃娃》是我班开展的《娃娃家》主题中的一个线索点,在欣赏故事时,孩子们对小鸡是从蛋里孵出来的感到好奇。因此,教师将“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出来的”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们的家长,让他们帮助解答,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3、教师在活动中准备采用学看步骤图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学着看,学着做,这是考虑到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有了以上三点的考虑,因此教师设计了本次活动《鸡宝宝》
活动目标:
1、学看制作步骤图,按步骤来制作小鸡。
2、在看看、撕撕、贴贴、画画中体验自制玩具的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材料与环境创设:
幼儿用材料:
1、每位幼儿一只操作盒
(内放:幼儿自带的熟鸡蛋一只、自制小鸡材料一套、记号笔一支)
2、每位幼儿一张自制小鸡玩具操作步骤图
教师用材料:kT板蛋壳内藏小动物、自制的鸡蛋小鸡一只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起兴趣
1、(出示kT板做得蛋壳)这象什么?
2、里面会藏着哪个动物宝宝,听我唱首歌,答案就在歌里。
3、你从哪句歌词里听出来的?
二、猜一猜
1、除了小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2、(出示有裂缝的蛋)根据幼儿的回答,揭晓秘密。
三、变一变
1、请一位幼儿配合教师变魔术。
2、这只小鸡是用什么材料变出来的?
四、看一看
1、怎么变呢?学看操作步骤图。
2、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圆点、数字、箭头三种标记。
五、做一做
1、引导幼儿先看步骤图,看好再做。
2、辅导能力较弱的孩子,帮助其观察、制作。
六、延伸
1、(出示小鸡的家),天冷了,小鸡的家没有门,小鸡会冻得生病的,我们明天在区角活动里帮助他们做门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第一次让我们班级的幼儿尝试看步骤图来制作小玩具,教师希望孩子们能从小学着看步骤图是出于对孩子终生发展的一个考虑,因为教师感到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有很多地方需要看示意图或是步骤图,如行―――地铁内的自动购票机;自动饮料机;吃―――方便面的泡面方法;住―――平板家具的安装等等,如果能从小培养幼儿看步骤图,不但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帮助,更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及观察能力。
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师采用了实物鸡蛋,从孩子们的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来看,幼儿对于一手拿捏鸡蛋,一手制作有一定难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24、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太阳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撕纸方法,初步沿着蛋糕轮廓进行粘贴活动。
2、激发对撕纸活动的兴趣,体验撕贴活动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彩色纸条若干、胶水若干、蛋糕盆人手一个
2、成品太阳宝宝、轻音乐、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蛋糕盆,引出主题
1、出示蛋糕盆。
①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好朋友,它是谁?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②教师:那你可以把这个圆形的蛋糕盆变成什么东西呢?(幼儿自由讲述)
2、原来可以变这么多的东西呢!我也想请它来变个魔术呢,看。(出示成品)蛋糕盆变成了一个太阳宝宝。
二、出示彩纸提高幼儿兴趣,学习给太阳宝宝做光芒。
1、教师:它是这么变成太阳宝宝的啊?(让幼儿观察:给它添上那个了光芒啊)
2、教师:原来只要给他添上光芒就可以了,你能猜出光芒是由什么来做的吗?(幼儿猜)对啊,我用了彩纸,撕成一条一条的,贴在太阳宝宝的身上。
3、师:现在老师拿出一张漂亮的纸,谁可以来试试,把它撕成一条一条的。(个别幼儿)这个小朋友呢撕的很棒,就是有点短了(视情况)
4、师:其实撕纸是有秘诀的,你们想知道吗?听好了,拇指食指变小鸡,咬住小虫,吃一口,走一走,吃一口,走一走,哇,全吃完了。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伸出你们的小手。师幼一起念秘诀。等会呢,全思完之后把它放在自己的旁边,现在我们要开始粘贴了,拿起蛋糕盆看好,在盛蛋糕的这面贴,先打开胶水瓶盖,在纸的一头涂上胶水,贴在边上。在拿一条,贴的时候空开点,不能叠在一起哦。要把蛋糕盆贴满一圈,贴好后,在反面,用勾线笔画上弯弯的眼睛和嘴巴。
三、交待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请小朋友们选一种颜色的彩纸,用完胶水和勾线笔之后,把它的帽子盖盖紧。
②交代幼儿在做画时不要将光芒贴出教师所规定的范围外。
③幼儿做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地在纸上进行装饰。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师:你最喜欢那个太阳宝宝?为什么?喜欢它的哪里?(光芒撕得很均匀,让我们感觉很温暖。笑脸画的很开心,觉得很亲切)
活动反思:
新《纲要》中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孩子天生就是爱游戏的,如果利用游戏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在游戏情境中来体验和享受自我创作的成果,无疑是最适合的。因此,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都十分熟悉的“太阳” 为题材,采用集体帮蛋糕盆打扮,巧妙制作成一个个太阳宝宝的形式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在操作后玩耍、再次游戏,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而纸又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撕纸的特点,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又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活动主要分为了三个环节:首先出示蛋糕盆,以魔术的方式变成太阳。再出示彩纸,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跟着秘诀学会撕纸。最后,让幼儿在音乐中自由动手操作。
不足之处:
1、在导入部分太过僵硬了,孩子没有被吸引住,变魔术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吸引孩子的过程。我想这还需要不断经验去累积。
2、在提出问题:“你能猜出光芒是由什么来做的吗?”,没有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只是我一个人在说。
3、在示范时,我想应该要把它全部贴满,我说了要全部贴满再那勾线笔画眼睛,可是孩子们似乎没有听进去,有两组的小朋友先拿好勾线笔了。
经过这次的活动,我发现我的不足远远胜过优点,我将继续努力,改进我的方法、不足之处。
活动中幼儿自始至终都置身于游戏情境中,兴致勃勃、大胆想象,积极创作。在与“太阳宝宝”玩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无限的创作潜能,从孩子们完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太阳宝宝”正是他们愉悦情绪的充分体现,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5、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水果宝宝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九月的一天,一名外地转来的幼儿拿着一个青皮核桃问我:“老师,这是什么呀?好吃吗?”我说:“这是没成熟的核桃,还不能吃,等过段时间,它成熟了才能吃。”他满脸遗憾地走了,我想:何不趁此机会,教孩子们认识一下常见水果,让孩子们“长长见识?”于是就有了本节课的构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幼儿认识一些常见水果。知道他们的外形,颜色,吃法以及味道。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孩子们知道多吃水果的好处,养成多吃水果的习惯。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常见水果的外形,颜色,以及吃法。同时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养成多吃水果的习惯。
活动准备
常见水果(苹果、香蕉、桔子、梨)实物以及桃子,石榴等水果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复习手指操(小白上楼梯),导入课题。
二.基本环节:逐一出示四种常见水果,引导幼儿认识(从外形,颜色,吃法以及味道上来区分)
1.看外形:苹果是圆的,红红的。香蕉是长长的,黄色的。桔子是桔黄色的,圆圆的。梨是淡黄色的,上边小,下边大的椭圆形。
2.实际吃:注意引导幼儿,香蕉和桔子要剥开皮后才能吃,苹果和梨要洗干净才能吃。也可以削掉皮吃。
3.品尝味道:分给幼儿常见水果,让他们细细品尝后,说出是什么味道?
三.结束环节:
1.这些是常见水果,我们还见过那些水果?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来,(比如:桃子,石榴,葡萄等)并认识。
2.水果里有很多对我们身体有好处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多吃水果.
四.延伸环节:水果由于产地不同,种类也不同,建议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多认识一些水果。比如:火龙果、荔枝、榴莲等。
教学反思
1.本课能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积极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师幼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
2.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过渡自然。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特别是结束环节和延伸环节更给了孩子学习的动力,因为他们没有见过这些水果,所以很好奇,给以后的学习创造了学习的动力。
4.如果以后再讲这节课,我将把重点部分用在教幼儿认识一些热带水果和其他亚热带水果上。(教法和这节课相同。)(先看再吃)常见水果则一带而过,因为这些水果他们常见。